首页:> 新闻动态>产业资讯

到底谁给New IP强加了“政治标签”?

发布时间:2020-04-12 15:06:51作者:点击数:9972

{转自黄海峰的通信生活 }


近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华为提议重塑互联网》的文章,文章指出中国正在利用国际电信联盟(ITU)向全世界强加一个全新的“新互联网”标准,意图输出中国制度。这种带有政治倾向的报道有失公允,被外媒解读为该作者把“美国政府”在做的事情做了。


尽管国外媒体已经发现New IP类似6G,是正常的面向未来十年的IP技术演进研究,但国内外还是有不少不明真相(甚至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媒体,将英国金融时报该文翻译后多地发布,误导了不少人。


在近期的华为年报上,还有加拿大Mcgill大学专门针对New IP向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提问。记者跟踪报道IP网络创新多年,包括IPv6以及网络5.0研究中的New IP,所以认为有必要给大家解释下New IP网络协议有着怎样的发展背景和历程。


New IP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业界为何要提出New IP概念?想要回答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得不从IP网络协议的发展历史着手。


现有的IP技术始于1969年,协议定型于1978年,过去50年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原有的IP协议设计没有预见到互联网规模的爆发式增长,32bit的IP地址限制了联网节点的规模。20年后,IETF在1998年发布了IPv6协议,IP地址长度被扩大到128bit,地址空间扩大到2^128,即10的38次方量级的空间。


又是20年过去了,随着全行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入,工业互联网、远程医疗、全息通信、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等新的应用场景即将到来,新应用对网络提出了新的需求与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体现为当前互联网信息处理主体主要是人,未来信息处理主体不再只是人,更多的是机器,而机器对于IP网络的确定性服务能力支持超低功耗IoT设备互联的能力样化寻址能力异构终端的连接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息通信、远程医疗等应用需要网络提供超大带宽、超高吞吐量的传输能力


车联网类业务需要网络提供有效的高速移动的、大连接下的移动支持能力


应用繁多,网络需要根据应用的需求,提供用户可定制的差异化服务能力


互联网设计之初对不可信的网络环境考虑不足,后期叠加的安全协议和安全机制可以部分解决浅层次的安全问题,但无法根除其固有的安全缺陷,未来网络为了保证端到端的通信安全,需要提供内生的安全能力。


以上这些新要求与能力是现有IP技术难以实现的


无线通信产业一般以10年为周期进行代际演进,相比之下,IP技术的演进相对缓慢,每20年才有一次变化,在ICT技术族发展当中已经成为瓶颈,如果不抓紧时间主动研究未来需求和技术架构,今后还可能会面临“遇到问题再打补丁”的困境。打个比喻就是说,传统网络类似“老旧房子”,其修补已无法为家庭成员(业务)遮风挡雨,也无法住得下更多的家庭成员、满足新家庭成员的需求。


为此,我们看到业界一直在想办法寻找新的思路。中国IP领域研究力量已经从几十年前的落后,到几年前的平齐,再到现在积极参与到全球前瞻性网络架构创新研究中。为了满足业务新变化,中国产、学、研、用等国内主流网络机构和组织,在2018年6月成立网络5.0产业和技术创新联盟,探寻能够满足未来8-10年新业务对网络的新需求。


据悉,网络5.0旨在通过顶层设计,提出面向未来的网络创新架构,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实现全产业共赢。网络5.0产业和技术创新联盟于2019年6月召开了网络5.0峰会,总结了一年的探索与发展,发布了《网络5.0技术白皮书》,联盟接口与协议组组长、华为高级技术专家蒋胜博士在会议上向业界阐述了面向未来的New IP网络协议体系探索。


什么是New IP?


接着我们来看,New IP到底是什么。


New IP主要聚焦三大目标场景,包括移动承载、全行业互联网和全息通信。在继承传统IP成功基因的基础上,New IP试图通过增强万网万物互联、确定性转发、内生安全、超高吞吐量传输及用户可定义等方面的能力,以满足未来智能化全互联世界的需求。


New IP关键技术包括万网万物互联、内生安全、确定性IP、用户可定义及新传输层等。New IP协议架构创新主要面向网络层及传输层网络层的能力增强主要包括:变长的多样化寻址、确定性转发、内生安全隐私保护及定制化需求的处理。传输层的能力增强主要体现为:通过网络编码及两级调度可以实现并发多路径的超大吞吐传输。网络层及传输层的能力增强可以共同支撑起新应用的差异化服务需求或者用户的定制化需求。


总结说,New IP可谓是IP+,是更高品质的IP,是更广泛的IP。这下大家应该明白了,New IP的确是为了未来业务而发展的一种技术架构创新。


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New IP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全球各方面一起努力,用较长时间演进。网络5.0创新联盟明确指出,网络架构目标是瞄准2030年,没有抢先十年的储备,到时网络无法满足业务发展需求。


可见,New IP并非颠覆传统互联网协议的全新事物,也诚然会兼容传统IP。中国工程院院士、网络5.0创新联盟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邬贺铨院士认为,网络存在很多问题,不可能用一种方案一劳永逸的全部解决。New IP只是在传统IP的基础上给出新的协议架构,是一种阶段性目标。


从未来的发展看,New IP将继承传统 IP的无连接、统计复用的优势能力,兼容现有IPv4、IPv6协议,在保持传统IP网络全球可达、高生存性等能力基础上,提供“万网互联、万物互联”的新连接能力、确定性传输及大吞吐量传输的新服务能力、安全可信及用户可定义的新内生能力。


正本清源:New IP是技术研究,被有心人利用


在清楚了New IP到底是怎样的技术以及New IP未来发展思路后,我们再回到英国《金融时报》文章本身。首先金融时报的消息从何而来?


国外IGP创始人弥尔顿穆勒(Milton Mueller)发表文章指出,在查询金融时报信息来源时,出现了一家名为“牛津信息实验室”的商业咨询公司。该公司就New IP撰写了一份“北约论文”。


出于自身销售“北约论文”的考量,该咨询公司将西方对中国技术崛起的恐慌当成了一种公关,并把一份两年前的公共文件,发送给一些记者。这些记者在文章中加入“数字冷战”标签,目的是提升他们撰写报道的“吸睛”程度。


由此可见,英国《金融时报》这两份文章的来源,竟然是来自两年前的一份公开文件,记者们更是为了博人眼球,让文章具有了政治色彩。这是一种严重失实的报道。


然后,我们再来看文章中的一些让人大跌眼镜的观点。


观点一:“一种新形式的互联网,以取代支撑网络半个世纪的技术架构。”


这种观点完全是在不了解New IP的基础上得出的。因为业界提出New IP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互联网协议无法解决的问题,让互联网适应海量通信设备接入的挑战。更为重要的是,New IP到现在为止还是面向未来的前瞻性研究课题,尚不是标准协议。而且一个新标准要成为主导,必须经过仔细定义,达成一致,多次验证实施,并被世界上数量众多的网络和系统采用后才可生效,这可能得经过十几或几十年的时间。


此外,New IP支持多样化寻址,其中包括传统IP地址寻址与地理地址寻址,通过此特性可实现空地网络一体组网,完成地面网元和卫星间的数据交换。这些都可以看出New IP完全兼容传统IP协议。


观点二:New IP必须中国人自己建设?


《金融时报》文章指出:“华为提议,现在是建立一个具有自上而下设计的新全球网络的时候了,建立它的人应该是中国人。


这种观点显然与网络5.0创新联盟的宗旨不相否。关于如何推进New IP顶层架构设计时,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奚国华公开指出,加强网络5.0顶层设计,积极推进与国内国际标准组织间的联动发展,跨国际合作交流。


网络5.0创新联盟与ITU-T NET2030焦点组进行了积极联动,向焦点组提交了多篇文稿。


观点三:New IP就是加强威权主义


该文章直接将中国携手全球各方一起在IP创新方面标准化的的努力,看作是“中国制度”的对外输出。这是难以让人理解的,典型的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


对于该观点,弥尔顿穆勒在他的文章中讲到:“这是特朗普政府才会做的事情,而不是一份权威报纸应该报道的内容。我们认为:互联网社区开发标准必须抵制与此类报道一起出现的隐性政治化。


New IP仅仅是一个纯技术课题,尚处于起步阶段,曾在ITU、IETF、网络5.0创新联盟及众多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了自由的技术讨论,《金融时报》那篇文章把New IP政治化了。在此,我们希望各界不要捕风捉影,给行业带来不良的发展氛围。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jg2MTYxOA==&mid=2650921618&idx=1&sn=f134f81cb0ec775a85a78b6908e5f570&chksm=840a31cfb37db8d975bbb2b2626d21e1b304a9ecb750f430e42f5c12c5ee5636aac10f23120d&mpshare=1&scene=1&srcid=0409cwk5iIxhGXJTDO5IfcFv&sharer_sharetime=1586672254624&sharer_shareid=2d0a54f0345e77aee7e27b597273f093&exportkey=AZfl65jPALp1f%2FQR1KJE4Zc%3D&pass_ticket=WoYkD6Wk2C4gSSUvz5%2B0kifwBDBNTTP5NlrFeF%2F2lb59Il%2FwzLo1fyIUMasqPyYz#rd